太空旅游主要包括失重飞机高空气球亚轨道飞行和轨道飞行四种形式。前面提到的几千万美元的太空旅游属于轨道飞行,现在这种方式的票价已经涨到5000多万美元。相比之下,亚轨道飞行的成本要比前者低得多,这使得它成为近年来商业太空追逐的热门轨道。
国际宇航联合会航天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从技术上讲,中国发展轨道太空旅游没有问题,但其高昂的价格也决定了轨道太空旅游仍然只是亿万富翁的“游戏”。“适合轨道旅游的民用空间站等配套系统尚未建成,预计10年内会有新的突破。因此,首先发展的是亚轨道旅行。”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空间科学院空间探测委员会副主任焦维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亚轨道旅游是用亚轨道载人飞行器把游客送到100公里左右高的太空边缘,然后立即返回地面,相当于乘客在太空中以抛物线飞行的方式直上直下。”庞之浩介绍,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乘客不仅可以体验到地面难以模拟的失重感,还可以从高空俯瞰地球上千公里的曲面。
2021年7月11日,英国维珍银河的创始人理查德布莱特恩乘坐自己的宇宙飞船“太空船二号”升空,抵达80多公里外的太空边缘,同行的还有另外5人。这一高度超过了美国空军和国家航空航天局认可的80公里太空边界线,此次飞行被视为试飞。九天之后,亚马逊和蓝色起源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以及另外三人乘坐蓝色起源的新牧羊人轨道火箭,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号发射场垂直升空。整个飞行持续了大约10分钟。火箭携带的太空舱到达了106公里的最高高度,之后火箭和飞船分别回收。
中国不乏进步。去年8月,中科航天公布的亚轨道旅行服务显示,一次可搭载7人进入100公里以上的高空,可体验失重3~5分钟。今年7月,杨一强表示,他的公司正在开发亚轨道太空旅游飞行器,并计划在明年进行首次无人亚轨道验证飞行。经过十多次验证飞行,太空旅游服务可以向公众开放。
中科于航成立于2018年,是中国第一家混合所有制商业航天企业。据杨一强透露,执行太空旅游任务的火箭飞船都可以重复使用。据该公司官网介绍,目前正在研发的太空旅行飞行器“中科六号”可重复使用30次以上,最大飞行高度100-120公里,空白时间300-550秒。
“国内商业航天起步较晚,实现亚轨道商业飞行还需要一段时间,不是一蹴而就的。”庞之浩表示,虽然Space X的猎鹰9号是目前最成熟的可回收运载火箭,但之前也经历过多次回收失败。新谢泼德火箭在投入使用前也进行了多次研制和发射。蓝色起源官方介绍。自2012年以来,蓝色起源一直在对新谢泼德火箭及其冗余安全系统进行飞行测试。该计划已经连续执行了22次成功的任务,包括3次成功的逃逸测试。
源自Blue官网,新牧羊人轨道火箭和新格伦轨道运载火箭的设计是可重复使用的,这两种火箭可以重复使用25次。而且两种飞机都有节流式液体燃料发动机,可以准确降落在着陆平台上。
多位航天专家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和航天器是未来商业航天的主要趋势,可以大幅降低飞行成本,但不是唯一选择。杨宇光认为,太空旅游是一个火热的卖方市场。尽管价格昂贵,仍有许多游客想去太空。对于这些太空游客来说,省钱不是主要目的。首先实现这种旅游是首要要求。
8月26日,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升力式亚轨道飞行器在重复飞行试验中成功使用。经过健康检查和维护,飞行中使用的运载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再次点火,垂直起飞。亚轨道飞行按设定程序完成,平稳水平降落在阿拉善右旗机场。这是国产亚轨道运载器首次重复使用。“这次只是亚轨道运载器的试飞,离真正的商业应用还有一段距离。”焦维新说。
据英国路透社9月12日报道,当天,美国蓝色起源公司的新谢泼德火箭进行了第23次太空试飞。升空一分钟后意外燃烧,太空舱逃逸系统启动,将无人太空舱与火箭分离。然后火箭坠落地面,太空舱打开降落伞落回地面。根据监督和管理发射场安全的联邦航空管理局的说法,蓝色起源的新谢泼德运载火箭将被停飞,直到事故调查结果出来。
2018年,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公布了环月旅行计划,计划于2023年1月将游客送上月球轨道观光。日本富商大道寺知世前泽成为第一个参与者。据了解,这次绕月旅行将持续一周,游客将乘坐Space X的“星际飞船”。前泽友左说,他会把整个宇宙飞船打包,可能要花1.75亿美元,他会邀请6-8名艺术家参与行程。
庞之浩介绍,近年来,俄罗斯计划开展太空行走旅游和月球旅游。如果前者在轨道航天旅行费用的基础上支付至少1600万美元,游客可以在一名专业宇航员的陪同下完成空间站的舱外活动,在太空行走90分钟。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空间站并不是专门为旅游设计的。目前,各种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工作都要在国际空间站进行。访客进入会影响正常工作,还可能带来设备损坏的风险。“美国和俄罗斯的私人公司正在准备建造一个‘太空旅馆’,而不是完全依靠现在的空间站。在更远的未来,环绕月球和火星旅行可能会成为现实。”庞之浩说。
“如果能研制出24小时的‘太空电梯’,太空旅行的成本可能会降低到目前的1%,亚轨道旅行只需要2 ~ 3万元,就能让大多数人实现太空旅行的愿望。”庞之浩解释说,“太空电梯”是在地球静止轨道上建造空间站。因为地球静止轨道和地球同速旋转,所以在地球静止轨道和地球之间拉几根绳子,乘员舱就可以沿着绳子上下滑动。“这个想法原理简单,但技术难度大,所以一开始被认为是天方夜谭。现在通过轻而强的碳纳米管材料做相关实验,有望研制出‘太空电梯’的关键‘绳索’,但真正研制出来至少还需要30年。”庞之浩说。
值得注意的是,游客在进入太空前都要经过专门的训练,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训练时间和强度都不一样。庞之浩说,由于亚轨道飞行时间短,只要游客身体健康,经过几天训练就可以参与飞行;游客在赛道上的培训时间可能在半年以上。由于游客在太空停留时间长,要经过太空吃喝睡等生活技能的专门训练,有时还需要离心机训练,帮助游客克服出发和返回时的超重。
“最迟到2027年,中国商业航天的‘春天’就会到来。”杨一强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届时,运载火箭将进入高密度发射阶段,实现低成本大型液体火箭的回收再利用。同时逐步完善面向公众和企业的导航定位导航增强低轨互联网等配套服务。据他介绍,中国商业航天在册企业有370多家。
“商业航天领域的投资热点是火箭和卫星。虽然有大量的私营企业,但整体规模与美国私营巨头相比并不强,特别是专门从事太空旅游的公司很少。”焦维新表示,国内商业航天领域的民营企业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他们要想发展得更快,就要把体制内的航天机构联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不要从头再来,比如从体制内的航天部门引进成熟的火箭飞船。在庞之浩看来,体制内的航天探索在航天技术上更先进,民营航天企业将成熟的技术商业化,实现更低的价格和更大范围的推广,是未来的一条出路。
然而,一些分析家认为,太空旅游业的一个主要限制是缺乏回头客。商业航空是有效的,因为人们需要长途旅行去拜访他们的家人或朋友,通勤去工作或度假。飞机取代了一直需求量很大的长途铁路轮船汽车等交通方式,但是去太空却不是那么容易。在未来,除非人们定期去另一个星球工作或探亲,否则无论价格如何,太空旅游的需求都会受到限制。
“随着火箭飞船等载人飞船的商业化发展,太空旅游的门槛将逐步降低,有望实现‘大众化’。”杨宇光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