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该剧剧照《八步沙》。刘宁供图
甘肃省话剧院创作的话剧《八步沙》根据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三代“六老”的真实事迹,在舞台上展现了为生活奋斗的力量和光辉,令人难忘。
岜沙位于甘肃省古浪县腾格里沙漠边缘。四十年前,这里饱受风沙之苦。这一时期出现了鲁沙瓦等六位老人。
该剧《八步沙》以真实地名为剧名,以“六老”的真实事迹为叙事主体,有所突破,巧妙地将具体的外部环境与人物的内心世界融为一体,为全剧注入了丰富饱满的戏剧情境和情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整个剧情节一波三折,从小到大。舞台上,当黑暗的沙尘暴席卷天空,“六老”在恶劣的环境中吃了不少苦头,摸索出了“一棵树,一把草,压着沙子挡风”的宝贵经验。无边无际的沙漠终于露出了一抹绿色。然后,一棵又一棵的绿树存活成了森林,最后变成了绿洲。观众的心被艺术的琴弦打动了。
比如剧中人物鲁沙瓦,60岁时是巴布沙历史上第一支护林队的队长,带领其他五位老人像战场上扛枪时一样扎根沙漠。他的信念是坚定的:“只要有好日子跑,我们都是有活力的!”同伴被沙子呛晕,醒了哭着要回家,他说:“我们为了自己吃饭,累也没什么”。这种语言简单直白,充满力量,让其他几个老人都服服帖帖。比如绰号“大炮筒子”的王辅生,在巨大的沙尘暴面前动摇过,但在谈到子孙后代如何在恶劣的生态环境中生存时,他说“我不能放弃那些树和昕薇”。
该剧的舞台风格《八步沙》气势磅礴,无论是阴暗阴郁压抑,还是有树有鸟有花的妩媚浪漫,都进行了柔和自然的过渡。全剧结尾,曾经肆虐的沙漠在一点一点缩小,郁郁葱葱的绿洲在一块一块扩大。树木和绿色不再是孤立的术语。他们已经从当年巴布沙人心中遥远的梦想,变成了眼前令人振奋的现实。花儿在歌唱,人们在树荫下流连……舞台上,老人们的背后是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治沙人,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的行动中。这是一项事业的传承接力,也是一种精神的传递。
该剧《八步沙》向观众展示了一段已经过去但依然连接着现在和未来的历史,塑造了一群生动可信的人物形象,让我们再次认识到,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必将绽放出精神上的光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