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细分市场的攻防战
李是三大生力军中最稳定的球员。
李整车毛利率最高,最接近实现盈利,背后是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今年第一和第二季度,R%26nbsp;%26nbsp;ampd费用在李分别占14.33%和17.64%;以及销售和管理费用占比分别为12.55%和15.23%,基本都是同期新生力量中最低的水平。
这部分得益于李打造单一爆款的产品策略。自2018年发布以来,李ONE一直是李唯一的车型,并独自实现了月销1万辆的成绩。直到今年,理想的L7L8L9陆续推出。这几款车型都有重合度高的特点,而且都是针对家庭场景增程的大中型SUV,甚至被消费者认为“傻傻分不清”。
“一招通吃”的策略在业内获得了更多的认可。马千成表示,紧盯家庭用户的细分市场,密集的机型覆盖,可以满足不同价位不同配置等用户的需求。维持一个统一的用户群体,也可以降低营销和服务的成本,品牌形象可以得到强化,这样才能真正透彻地了解一个目标市场。另外,增程式车需要配备两套动力系统,所以做中大型车是必要的,也是优势。
但是另一方面
“燃油车时代,车企很少会为了一款车型停产另一款车型。”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这本质上反映出李的产品竞争力不够,对新品销售信心不足,希望集中资源和注意力。
增加的节目路线本身也面临政策风险。对于消费者来说,免费上牌是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首要原因。不过,上海近日出台政策,从明年起,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将不再获得新能源汽车专项牌照。这意味着在李现有车型的购买需要像燃油车一样上牌。最近个人上牌费用甚至高达9万元,上海出台的政策可能会在全国产生示范效应。
因此,李需要加紧推出纯电动汽车。按照计划,首款纯电动中大型SUV车型将于2023年发布。
竞争更加激烈。
李玮渐渐远去,追赶他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
同为新势力的哪吒和零跑表现亮眼,凭借20万元以下的车型,抢占了主流市场崛起的热点。今年下半年以来,两家车企的交付量连续突破万辆,形成了反超韦小立的趋势。前9个月哪吒交付11200辆,零跑交付81300辆,韦小立交付82400辆,98600辆,86900辆。
先行者和后来者各尝各的酸甜苦辣。伟力需要忍受市场启动前黎明的黑暗,却也享受到了第一波红利;后来者跳过了培育市场的阶段,资本市场的环境已经今非昔比。零车9月29日登陆港交所,但首日即破发。最近其股价还在创出新低。招股书显示,零跑汽车2019年至2021年累计亏损约48亿元。
另一股力量来自于传统车企孕育出的新品牌,如广汽集团的爱安吉利汽车的吉氪东风集团的蓝兔SAIC的知己等。最突出的是广汽爱安,从早期的B端市场转向C端。埃及9月销量超过3万辆,几乎相当于韦小立三家公司的总和。氪气9月份的交付量也攀升至8000多辆,而蓝兔和知机则略逊一筹,分别停留在2500辆和1000辆左右。
企业最忌讳的可能就是华为的加持了。鸿蒙系统系统将是全球的主要卖点,这切中了下半年智能竞争的要害。同时也可以利用华为广泛分布的销售网点。目前有两款车型,M5和M7,都是增程式的中大型SUV,与理想系列车型直接竞争。89月份,公司连续交付量超过1万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首席执行官余承东也表示,公司有能力每月销售2万辆汽车。
"燃油汽车的竞争时代将很快结束."马前成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迭代和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完善,新能源汽车会更便宜,使用起来也更方便。一些细分市场已经变得拥挤,比如20万左右的轿车,30万左右的中型SUV。
每月公布投送量的做法,让战局更加紧张多变。张俊以认为,目前的交付排名并不重要,因为有很多偶然因素,比如正处于准备上市的阶段,或者新旧产品换挡等。而且要长期观察车企进入稳定状态后的竞争力。
伟力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跨越。持续经营能力是市场对新势力的期待,也是新势力需要面对的挑战。“现在这些品牌还在着急,处于相对混战的状态。新势力不能沉迷于短期竞争,也不能被情绪左右。他们需要冷静思考未来几年自己会在哪里,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打造差异化的品牌。”马前成说。
校对:赵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