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 5月30日,以《从爱因斯坦级牛娃说起》为主题进行了报道。 上海有“牛娃”。 看看简历,这些幼儿园的孩子有多厉害。
生物博士的母亲和工程师的父亲,认识2000多个汉字,能描绘心肺循环神经传递
复旦硕士妈妈和清华博士爸爸,18个月背诵《弟子规》,3岁能潜水;
知道核反应堆碱基对以及RNA转录后,和父亲一起听微积分,记住了函数和极限。 平时喜欢的游戏是编程。
据报道,每年春天是上海一年一度的小学一年级报名时间,这个时候网络上总是少不了各种关于“幼升小”的话题。 今年最引人注目的是据说投了上海名校票的“牛娃”的简历。
这些简历来自一篇名为《幼升小的牛娃怕不是爱因斯坦转世》的网络文章。 文章称,这所学校的入学考试要经过网络选举机考面试三轮,从8000多名孩子中最终选出60名,难度比“百里选一”还大。
据报道,老实说,看了这些简历,第一反应是:“别说幼儿园的孩子,明明是科幻电影里来自太空的生物! ”。 想想看,更是蜂哭无泪。 清华复旦大学毕业的家长,真的相信学校的招生老师有这些“特异功能”吗?
每年5月是很多上海民办小学招生的最后面试阶段,据上海媒体报道,有家长为了这最后一场战斗,给孩子报了8000元人民币参加“面试突击班”,突击补习面试能力。 一些家长也在焦虑不安的“幼年期”季节,纷纷购买学区房,为还没到就学年龄的孩子做准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