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山东烟台“开盲箱”式的赶海,特别是海肠“泛滥”,吸引了外地网友前来猎取。
海产品频繁“造访”烟台海滩
海肠热潮尚未退去,泸沽虾满是沙滩。 10月6日,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民赶海时,发现泸沽虾满地,没能捞到。 这种虾在烟台很少见,猎潮市民非常兴奋,有人打捞了50或60公斤。 10月8日,烟台市民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赶海时,又收获了一条肥美的章鱼。
当地人早就熟悉,连日来各种海产品频繁“光顾”烟台海滩,但网友纷纷表示:“屏幕前馋哭”“真的刮大风了吗”“养殖损失惨重”
烟台经济开发区海产养殖业者丁光健养殖的贝类海产最近也曾被大风刮到海滩。 他说这是天灾,无法解决,好在今年损失不大。
肠道“泛滥”有多种原因
对于海肠“泛滥”,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力勇解释说,这是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2015年至2016年期间增殖放流所致。
该研究院两年来在烟台开发区莱山区蓬莱区等海域进行海肠苗种公益性增殖放流,共投入苗种120万种左右。 王力勇表示,苗种在2017年2018年成活后,具备繁殖能力,现在有可能增加到几十倍。
据当地媒体报道,截至2015年,烟台已是海肠第二次自主“登陆”。 2021年11月,烟台隔河海口附近出现大量香肠,市民们也“披星戴月”出海捕捞,当时的香肠一度抛售“白菜价”。
对于大量海产上岸一事,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陈舜胜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推测,可能有两个原因。 一是近期气温骤降,海肠泸沽对虾等海鲜对温度敏感,低温游泳性增强,随水温变化,由温度较低水域集体迁移至温度稍高水域。 二是大风天气出现后,潮汐作用使海涛汹涌,泸沽虾等穴居浅海和海湾低潮线附近泥沙的生物,随着大浪直接滞留在海滩上。
环境好了自然会赠送惊喜
“大风起必有货”是烟台的俗语,屡有应验。 这不仅是“大自然的礼物”,海洋生态环境持续良好,海肠等大量海鲜涌向岸边,给人们带来了惊喜。
鲁东大学农学部水产养殖专业系主任副教授房燕表示,优良的生长环境使肠道苗种持续繁殖,同时改善了海区底质环境,改善的环境也有利于持续增殖,是资源和环境良性循环的体现。
海洋环境保护越来越好,海洋生物更加丰富,这也是海产品频繁登陆的原因之一。 据该人士介绍,狩潮的背景是人与自然和谐生活的环境大框架。
“近期海鲜层出不穷,无疑给烟台市民和网友带来了不少乐趣。 它让我想到,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就能继续收获大自然赐予的惊喜。”王力勇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