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未来十年,上海中心城区平均通勤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极端通勤者比例进一步降低;2小时到达长三角主要城市,1.5小时到达上海都市圈主要城市。
《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是上海未来十年交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推进上海交通工作的“行动指南”,是推进交通领域社会共治的“建议”。白皮书的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1 3 12”,即1个总体目标3个战略导向和12个政策导向。
完善持续的多层次综合客运服务体系。
上海市交通委主任俞福林表示,上海将继续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继续完善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地面公交为基础轮渡为特色出租车为补充共享行为拓展的多层次综合客运服务体系。
未来,多模式轨道交通将进一步融合运营,市民出行将更可靠更舒适更便捷。通过新建轨道交通线路,进一步提高站点覆盖率,使主城区600米轨道交通站点覆盖率超过40%;通过提高既有线的能力和效率,可以有效缓解轨道交通高峰拥堵,高峰时段车厢满载率可以控制在90%以内。
地面上,对于骨干线路,将加强公交路权和信号的优先权。特别是,中型交通系统将建在有门槛的公交走廊上,以提供快速可靠和准时的公交服务。对于区域线路,将平衡网络密度,以提供高可达性和广覆盖的公交服务;对于连接线,将加强连接功能,提供更加灵活的“最后一公里”运输服务。
此外,深入推进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两网融合”,确保80%以上的轨道交通站点半径50米内有公交换乘。
俞福林表示,上述交通方式将通过交通枢纽实现空间上的无缝衔接,让市民感受到“一体化”;通过MaaS系统有效整合各类交通信息,让旅客享受“一票制”“一码通”预订交通服务的全新体验。同时,交通设施和服务将对老人残疾人儿童等人群更加友好,“一个都不能少”可以实现交通服务。
构建综合智能交通和绿色交通体系。
据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唐介绍,目前,上海已开通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1299公里;路车协调道路已建成110公里,近期将新增280公里。在嘉定安亭临港产城融合区浦东金桥等重点区域,骨干道路车路协同率达到100%,建设无人公交无人配送等10个以上“车-路-网-云”协同应用场景。
同时,将加快智能网联汽车终端的发展。力争到2025年,打造3个以上具有上海标志的品牌,打造10个以上爆款产品,产值达到5000亿元。具有辅助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占新车产量的70%以上;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应用在物流交通环卫客运等领域。
此外,我们将全力推进运输服务一体化。深化出行即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应用码公交码地铁码“三码合一”;完善城市公共停车信息平台,实现“一网通”停车服务。目前,它已接入全市4700个停车场和100万个公共停车位。计划在年底前覆盖所有市级三甲医院,全面提升医院停车预约社区高峰共享智能停车场等公众体验
在低碳领域,到2025年,上海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预计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超过3500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的35%以上。2025年,纯电动汽车占新购车辆的50%以上,公交车巡游出租车等新能源占80%以上;推进氢燃料电池在公共交通和环卫领域的示范应用,力争2025年达到万辆规模。提升充换电设施的规模运营质量和服务便利性。2025年,建设充电桩76万个,电站300个,车桩比不高于2:1;适当提前布局加氢站,建设并投入使用70座以上各类加氢站,实现重点应用区域全覆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