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高铁”出师不利
据印度媒体7日报道,从西部孟买开往古吉拉特邦首府甘地的“致敬印度2号”6日与水牛群相撞。 事故原因是养牛者不知道新列车的运行时间表,水牛大群出现在列车轨道上。
一些读者可能会好奇,“半高铁”不是高铁,但它的轨道是否也能自由进入? 在印度,是的。
长期以来,印度拥有亚洲最早最大的铁路系统,铁路横贯闹市区和居民区,几乎没有必要的隔离措施。 但是,当其他国家的高铁系统日益完善时,印度的铁路系统低速低效安全事故频发只能成为新闻。 对希望成为“有声大国”的印度来说,更新铁路系统需要打破固有的成见,也是发展“印度制造”推进交通转型的契机。
2014年9月,印度总理莫迪发布《印度制造战略》,铁路成为25个优先发展产业之一。 2015年,印度和日本确定了印度首条高铁的时间表,预计明年完工。 但高铁有严格的划分标准和配套设施,印度老旧的铁路系统难以搭载,必须新建,但光是征地等问题就足以浪费日本的投资。
不得已,印度将目光投向现有铁路系统,希望通过有限的升级接近高铁水平。 于是,印度特色的“半高铁”于2019年正式建成。 另一方面,“半高铁”的稳定时速达到130公里以上,比印度铁路系统55公里的平均时速大幅提高,通行效率和车辆设施也有了不小的提高。 而“半高铁”仍在原有轨道上运行,受制于整体系统技术和管理水平,列车晚点设备故障和交通事故仍频繁发生。
另一方面,2021-2022年度,印度制造业占GDP的比例上升到16.76%,超过了疫情发生前的水平。 同期,印度制造业完成外商直接投资213.4亿美元,同比上升76%。 另一方面,印度2021年启动的100万亿卢比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至今已有一半被迫延迟,其中很多已经成为超支项目。 究其原因,与印度对外资特别是中国资本的肆意迫害和掠夺态度密切相关。
10月1日,印度总理莫迪宣布将在第六届印度移动大会上正式推出印度5G移动服务。 与此同时,长期在当地布局的中国两大电信设备供应商华为和中兴也基本告别了印度市场。《金融时报》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印度市场销售额为26.16亿美元,占当年营收总额的12%,仅次于中国市场。 但到了2020年,华为在印度市场的营收额仅下降到约3亿美元,华为在全球市场的营收总额达到8914亿美元。
与此有类似遭遇的是美国汽车巨头福特。 1995年,福特公司进入印度市场,试图抢占先机。 但今年第二季度,福特被迫停止生产线,将工厂出售给国内大型工业公司塔塔集团,并被迫完全撤出印度。 福特苦心经营近30年,最终亏损20多亿美元,完全撤出的结局,绝不是单方面的经营问题所能解释的。
展出深海区工作室
暗海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