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敬之
6月9日,威利汽车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NiO;港交所:9866;新加坡证券交易所:NiO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这也是威利斯在5月20日正式在新加坡主板上市后的第一份财务数据。
根据财务报告,威来在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收入99.11亿元,比上年增长24.16%;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18.25亿元,比去年一季度减少62.56%。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威利斯已成为今年第一季度三家“威小利”中唯一的新动力汽车企业,其收入与上一季度相比没有下降。
从第一季度的财务数据来看,威利似乎已经稳步“掌握”了收入和产能的增长。然而,如果我们考虑过去的数据趋势,不难看出威利“抓住”背后的“收紧”。
这首先反映在收入增长乏力。根据财务报告中的数据,从2021第一季度到2022年第一季度,威利斯连续五个季度的收入增长水平仅为5-10%,收入连续一年增长乏力。
在车辆交付方面,今年第一季度,威利斯交付了25768辆车辆,比去年同期增长28.45%。与自身相比,威利斯的生产能力有所提高。然而,与第一季度交付的理想34561辆和31716辆汽车相比,其他两支新的汽车制造力量小鹏的产能竞争力仍然略弱。
关于在新加坡上市的目的,威利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斌满怀信心地表示,在新加坡上市将有助于推动威利斯的全球业务发展计划,威利斯还将在新加坡建立一个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研发中心。
然而,在新加坡主板上市的第一天,充满信心的威利斯几乎破产。5月20日,威利斯以每股16.9新元的价格开盘后,虽然一度上涨超过20%,但涨幅并没有持续多久,就开始下降。最终,威利的涨幅收窄至2.37%,收于每股17.30新元。
“销售、生产和研究是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三大支柱。具体而言,威利在这三个方面存在一些缺陷。这些问题无法通过在许多地方上市来解决,因此投资者担心或不购买是正常的。”新能源汽车观察家肖宇谈到威利在新加坡股市的表现时说:。
对于谈论最多的威利斯生产能力,易观汽车旅游业研究总监刘英认为,威利斯采用OEM生产模式,或者更受供应链的影响。相比之下,小鹏和理想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工厂,相对而言,它们对供应商的依赖较少,并且具有更好的抗风险能力。
然而,中投insight consulting董事柴戴轩认为,汽车制造业新生力量目前的产能更具暂时性,受宏观因素影响较大。“魏小莉”的竞争格局不会发生质的变化。
“4月份,汽车行业的销量同比下降了近50%。威莱和小鹏的理想交货量均下降了40-60%。这是因为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整车产量约占全国的15-20%,而零部件行业的规模占全国的30%。因此,尽管威小利等人因此,在其他地区部署了工厂,随着许多地方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关闭、物流的封锁和汽车零部件供应的中断,汽车制造业出现了新的趋势,生产力量不得不停止。"
做生意很难,因为收入下降导致销售落后!
2022年第一季度,威莱实现收入99.1亿元,比同期小鹏的74.55亿元和理想的95.62亿元分别高出32.9%和3.6%。根据去年的年度业绩,2021,威莱实现年总收入361.4亿元,是小鹏的1.72倍,是理想的1.33倍。
根据视觉数据,威利斯似乎击败了新汽车制造力量的另外两个老竞争者,并获得了第一名。然而,对这些数据的仔细观察表明,威利处于“危险境地”。特别是从季度数据来看,还有其他线索。
2021,威莱第四季度收入将分别为80亿元、84亿元、98亿元和99亿元。从第二季度开始,与上一季度相比,季度环比增长率仅为5%、17%和1%。
相比之下,第四季度的理想收入分别为36亿元、50亿元、78亿元和106亿元。从第二季度开始,与上一季度相比,季度环比增长率分别为39%、56%和36%。肖鹏第四季度的收入分别为30亿元、38亿元、57亿元和86亿元。从第二季度开始,与上一季度相比,季度环比增长率分别为27%、50%和51%。
很明显,威利的年收入增长率是最慢的。不仅如此,其第四季度的营业额也非常好。
收入低和销售落后是“原罪”吗
据公开数据显示,威莱汽车2021的均价已超过部分二线豪华车品牌40多万元。
“目前,新能源汽车不是市场的主流,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品牌和性能没有偏好。因此,高性价比和低成本的汽车更容易在市场上推广。”小雨告诉燃料金融,与30万元的理想SUV和15万至30万元人民币的小鹏相比,它将在价格上具有更多优势。
正如小雨所说,从华子研究院发布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国内新能源汽车30万元的普及率已经达到20%,而40万元的渗透率只有12%。
根据华子研究院的数据,截至2022年5月,威莱在全国拥有350家店铺,是“威小利”三家企业中实体店数量最多的一家。然而,在2021,一家商店的平均汽车销售量以267辆排在最后。
车辆交付不足也反映了威利斯的生产能力不足。
数据显示,2021前两个季度,威利斯分别交付了20060辆和21896辆汽车。相比之下,理想和小鹏的交付量没有超过20000马克。
然而,在第三季度,威利斯交付了24439辆整车。虽然与自身相比有所改进,但被25116和小鹏25666的理想分娩量所取代,并从“分娩之王”的宝座上退休。
直到今年第一季度末,威利才回到交付冠军的位置。第一季度,“威小利”分别交付25768辆、34561辆和31716辆。
值得注意的是,威来的交货被逆转的拐点与去年10月江淮工厂的停工和整改时间重叠。因此,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关闭是威利斯公司去年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柴分析,2021 10月,威莱对江淮威莱合肥制造基地进行改造升级。整个月仅用了10天时间进行生产,这也导致威莱10月份的交货量大幅下降。“然而,销量下降的原因只是该工厂在当月的短期改造和升级的影响。市场仍然对威利斯未来的销售表现充满信心。”
事实上,订单量和支付能力都是威利斯的弱点。
根据2021的财务报告,为了减少库存积压问题,威利斯在原材料定制中选择了“按车订购原材料”的策略。
另一方面,威利斯在财务报表中记录,其与供应商的付款方式主要是现金和应付账款的组合。然而,威利在“威小利”的偿付能力稍差。2021,威莱的流动资产负债率为2.18,同期小鹏和理想的流动资产比率分别为2.71和4.33。较低的偿付能力也将减少威利斯对供应商的发言权。
偿债能力薄弱也反映在威利斯的高偿债压力上。根据财务报告,威莱2021的应付账款周转率为3.01,比小鹏的1.94高出55%。应付账款的周转率越高,威利斯对供应商的“信用”能力越低。
因此,综合来看,高单价导致收入过剩但销售不佳,再加上库存和生产策略带来的限制,以及债务偿还和“信贷”能力的缺乏。总之,这些因素可以解释威利在“交付战”中失败的系统原因。这不仅仅是由于短期停机或集体“堆芯故障”。
损失不仅巨大,而且缺钱!
除了销量和产能之外,“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盈利”是威利斯乃至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根据财务报告,威利的毛利在2020年首次出现逆转,当年的毛利率为11.52%。2021,威莱实现毛利率18.88%。在一年内,毛利率提高64%似乎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然而,成本控制背后的原因并不十分令人满意。
在2021的财务报告中,威利斯指出,其新车的边际回报率为20.1%,同比增长58.26%,而去年为12.7%。第四季度的边际回报率甚至更高,达到20.9%。对此,魏来解释道,“这主要是由于用户购车补贴金额减少。”
相比之下,这也是2021提高新车边际收益的理想选择。解释是:“当新车‘李一’推出时,其生产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新车价格上涨。二者的结合在2021实现了20.6%的边际回报率。”
“与ideal和小鹏相比,威利斯在新车生产成本和供应商管理方面略显逊色。相反,它采用了“愚蠢”的减少补贴的方法来控制成本。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它所倡导的用户体验和品牌价值,而且也不是控制成本的长期计划。”小雨在分析中说。
一直保持正毛利的威利“失去”了营业利润和净利润,这也是汽车制造业新生力量面临的共同问题。
据数据显示,2019至2021,威莱净损益分别为114亿元、56亿元和106亿元。同期,理想和小鹏的净利润和亏损分别为24亿元、1.5亿元和3.2亿元,以及37亿元、27亿元和49亿元。其中,理想的情况是通过使用增量电力系统来有效控制成本,但它仍然处于损耗状态。
新动力汽车制造业净利润持续亏损的原因是研发和营销费用的巨额投资。
根据财务报告,2021,威莱的研发支出为46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84.6%。增加的研发投资主要用于开发新产品和功能,以及扩大设计师招聘。
“事实上,我以前的工作经验与威利车载产品的设计并不垂直。”Flower dance是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b端产品设计师。她承认这是她最终没有加入威莱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是面试过程让我觉得他们想'小步走得快'。企业的整体设计还没有完成,所以他们想扩大招聘团队,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企业确实需要这种重复尝试的成本,但作为专业人士,我非常担心半年或一年后会收到通知。”呃,项目已停止。"
增加研发成本不是任何技术企业的责任。然而,如果研发费用的增加不能带来相应的收入增长,那么需要质疑的是其研发能力和研发技术。
2021,“魏小莉”期末研发投入较期初分别增长166%、139%和171%,期末收入较期初增长23.75%、196.64%和185.2%。相比之下,特斯拉同期只增加了10.4%的研发投资,导致其业务增长了70%。
对于汽车制造业新生力量投资和研究成本的低效率,刘力认为,汽车研发是一个需要“烧钱”的环节。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自主研发的技术尚未完善。“在研发实现质的飞跃之前,研发利用收入的能力不会显著提高。因此,如何提高自主研发的实力,是汽车制造业新势力必须考虑的课题。”
除了研发费用外,有效控制营销费用也是伟小利重要的竞争手段。柴黛萱告诉《燃烧金融》杂志“新能源汽车选择直销取代传统4S店模式,有效控制营销费用。传统汽车企业的营销费用约占总收入的20-25%。采用直销模式后,新能源汽车可以将营销费用控制在10-15%以内,甚至不到10%
柴戴轩补充说,此外,经销商系统存在过度维护和服务水平不平衡等不可控因素,可能会损害汽车企业的品牌形象。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直销来避免。
2021,“魏”的营销费用将分别为69亿元、53亿元和3.3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19%、25%和1.2%。相比之下,ideal有效控制了营销费用,因为其二级和三级市场布局较早,实体店较少,且单店销售额最高。
“盈利能力不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竞争的唯一焦点。”柴戴轩强调,未来整个行业的竞争焦点将从单一产品竞争转向生态系统竞争。人与车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人与产品之间的单向关系。车辆需要与用户的生活数据绑定和集成,从旅行工具发展到智能终端,并逐渐融入用户的生活。
“因此,技术硬实力、产品矩阵、能力优势和品牌建设积累都是行业竞争的要素。”
列在三个地方。你打算出海吗
自今年3月初以来,包括百度、爱奇艺和搜狐在内的中国概念股在退市前已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上市。尽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表示,退市并不一定意味着退市,但大多数中国公司开始返回香港上市,以避免退市风险。
由此可见,即使我们选择在三地上市,伟来一旦在美国股市退市,其完全退市的风险依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威利斯为何坚持再次在新加坡上市
对此,威利斯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在新加坡上市的目的是:第一,新加坡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上市可以扩大威利斯的投资集团。其次,在新加坡上市可以进一步增加威利斯股票的全球交易时间和流动性。第三,在新加坡上市可以提供另一种证券交易所,进一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许多分析师对威利斯在新加坡上市的动机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威利斯选择新加坡更多是为了其海外战略,希望将其品牌影响力扩大到欧洲和澳大利亚,并通过新加坡渗透到东南亚
花舞还表示支持威利斯在新加坡上市,以进一步出海。“我采访的采访者确实提到了威利今年在欧洲和东南亚进一步拓展的业务范围,因此他们也对我的学习背景非常感兴趣。”
“很难评估新加坡的资本市场,这是威利斯选择新加坡的重要原因之一。”前摩根大通分析师刘丽坦率地表示,威利斯在新加坡上市时没有发行额外股票。从上市听证会到批准只花了十多天时间,这可以表明他们进一步全球化品牌的决心。
但小雨的说法更“赤裸裸”,而且“我认为魏来是在用土地换钱。”
例如,在中国东北的冬季或上海的夏季等极端天气下,能源汽车的能耗、耐久性、稳定性等问题,以及能源汽车价格的快速下跌和无法维持其价值,都开始让人们认为能源汽车不是“智商税”。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去一个监管环境相对宽松的地方,更多的中国人将再次进入市场,以“收获”对这个故事不失望的人。”小雨坦率地说。
新能源汽车分析师张晓宇表示:“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三电系统、能耗、稳定性和耐用性。如果这些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任何面子工程带来的繁荣最终都将被摧毁。”
因此,魏来是“被掐”还是“被掐”取决于背景。
*文晓宇、科林、刘丽、林平和张晓宇都是化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