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成本占新能源汽车的40-50%,甚至60%。”近日,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在2022年世界电力大会上表示,“我们现在是不是在为宁德时报工作 ”。
对此,董事长曾玉群在会上表示,上游原材料投机给产业链带来短期麻烦。矛头指向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汽车公司和电池制造商认为“没有利润”。你买车花的钱是谁挣的。
动力电池原材料展示《叙事诗》市场
事实上,曾庆红并不是唯一感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成本“巨大压力”的人。包括小鹏和理想公司在内的几家汽车企业首席执行官公开表示,动力电池价格上涨“超出想象”,第二季度电池成本上涨极不合理。
接下来是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集体涨价”。在这轮价格上涨中,各汽车企业表现不同,多数情况下上涨了数万元,有的情况下上涨了数千元。
2021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按下“快进”键,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迎来“叙事诗”市场。作为动力电池的重要材料,碳酸锂的价格正在上涨。其中,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2021年初的5万元涨到50万元以上,是过去一年的10倍左右。
最近,一些原材料的价格没有明显下降。根据商务机构7月21日的报价,电池级碳酸锂的报价仍在47万元/吨以上。
你除了特斯拉还在赔偿吗
“除了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他们都是亏损的。他们赚不到钱,这是共识。电池公司将成本压力转移到主机厂,主机厂也被迫生产电池和原材料。”。曾庆红说,汽车企业也在努力降低汽车制造成本。
[新闻看点]
“我们购买自己的矿山,规划产业链,为客户销售更便宜的汽车。”中新财经发现曾庆红的话是真的。无论是威来、小鹏、理想等汽车制造新军,还是北汽蓝谷、比亚迪等传统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都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
2022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净亏损17.8亿元,小鹏净亏损17亿元,理想净亏损1100万元。此外,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全面转型带来的盈利能力也不容乐观。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价格上调3000-6000元后,每辆车的净利润仅在2400元左右。
汽车企业利润微乎其微,电池厂商也“不增利润增收”。2022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93亿元,同比下降23.62%。收入486.78亿元,同比增长153.97%。
产业链上都是输组吗
“碳酸锂、六氟化磷酸锂、石油焦炭和其他锂电池上游材料价格暴涨。”。曾玉群表示,上游原材料投机给产业链带来短期麻烦。
“目前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价格过高,价格压力直接传递给汽车厂商,上游材料价格过高,源头是海外矿山,”曾庆红表示,市场供应紧张和产业链过度兼顾。
他建议,随着新能源汽车需求方的快速增长,国家应加强对电池行业的监督、指导和统一调整,改善供需不平衡,将价格调整调整在合理范围内。
打破游戏的方法
“事实上,矿产资源并不是工业发展的瓶颈。”。曾玉群解释说,目前锂资源勘探储量可以生产160太瓦时,这足以生产世界需要的动力电池和埋藏电池。
曾玉群认为,技术创新会给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另一方面,通过陶瓷土提锂等一系列技术,提高我国优势矿产的开发利用水平。另一方面,10年内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增加使续航里程增加了6~7倍,成本降低了80%。
此外,曾玉群强调,“电池大部分材料都可以重复使用,目前镍、钴、锰的回收率高达99.3%,锂的回收率高达90%以上,到2035年,回收退役电池材料可以满足大部分市场需求。”。
但这种说法也受到业内人士的质疑。据媒体报道,天齐锂业投资管理部相关人士表示,理论上中锂回收是可行的,但商业应用无法实现大规模回收和再利用。曾玉群声称锂的回收率达到90%以上,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在实验室应该可以做到,但在商业上从未见过。”。
对此,宁德时报负责人对中新财经表示,你可以去我们邦普看看,如果你自己做不到,并不意味着别人做不到。资料显示,广东邦普回收科技有限公司是宁德时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其主要业务包括回收业务、资源业务、材料业务。
宁德时报干部:我们在利益的边缘挣扎
广汽集团董事长表示,电池太贵了。好像在为宁德时报工作!
马斯克再次敦促增加对锂精炼的投资:像印钞一样赚钱!
锂资源是否真的短缺曾玉群和马斯克在太空给出了答案
宁德时报回答了有关锂回收率在商业上达不到90%的疑问:欢迎来到广东省邦普,看看先进的大规模生产技术
1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