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大跌]光伏行业的激烈洗牌和淘汰赛不远了
文|余婧
三季报拉开帷幕,光伏龙头交出靓丽成绩单。
从设备到硅材料硅片集成企业,上至千亿龙头,下至跨界新贵,普遍获得了可观的业绩增长。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高策股份有限公司通威股份隆基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TCL中央梁爽节能股份有限公司计算机数控股份有限公司金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玩家都披露了不错的三季报。
但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对此并不热心。从8月19日的阶段高点开始,PV ETF最高下跌了24%,目前还远未恢复。上市公司业绩的高增长与资本市场的相对悲观之间似乎存在一定的偏差。
光伏性能
除了a股整体低迷的影响,行业指数下跌的背后其实是资本市场对光伏赛道过度竞争的担忧。
这种担心主要是针对最近两个重要的行业现象。一是龙头企业驱动的垂直整合成为趋势,以通威股份为代表的越来越多的光伏龙头企业开始整合;二是越来越多的新玩家从服装汽车快递玩具等行业跨界进入PV,实力不俗,来势汹汹。
然而,在行业疯狂扩张的同时,阶段性产能过剩的风险仍在累积。未来行业的激烈洗牌和淘汰赛也将不远,资本市场已经对这种风险表示了厌恶和担忧。
01整合趋势
垂直整合似乎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光伏企业的专业化分工比较明确。比如大全能源专注硅材料,TCL中环专注硅片,爱旭股份专注电池。走整合路线的代表有晶科能源金高科技隆基股份等。而且数量不算太多。
典型代表是天合光能,曾经是光伏行业唯一专业化的头部组件供应商,生产链条只覆盖“电池组件”两端。但今年6月,其正式宣布在青海西宁建设年产15GW多晶硅10GW硅片10GW电池及组件生产线,标志着正式向一体化转型。
比如宝丰能源江苏阳光等新进入者,自光伏跨界进入以来,采取垂直一体化布局,覆盖从硅材料晶圆到电池组件的全产业链。
之所以采取这种整合策略,主要是为了平抑产业链价格波动的影响,平滑产业链内部循环。
由于产业属性资本支出建设周期等方面的差异,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能的不均衡长期存在,上游硅材料硅片电池单体下游组件都存在一定的周期性波动。比如2021年以来,硅料价格上涨凶猛,光伏行业“拥硅为王”,相应挤压了硅片电池组件的利润。因此,产业链中下游玩家纷纷向上游硅材料延伸,寻求一体化布局。
整合布局可以有效保障玩家的行业地位和未来的收入稳定性。据安信证券测算,硅片电池模组集成每瓦毛利分别比电池模组集成和模组专业化高43%和118%。
正如阿特斯在招股书中所说,同行业公司业绩不如同行业公司的主要原因是纵向一体化程度比较低。
因此,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垂直集成已经成为光伏电路的大势所趋和必然发展。也有机构称垂直整合为光伏2.0时代。
02内部卷再次升级
当整个赛道的竞争升级,赛道变得更有参与性。
整合已经成为领先光伏企业的共同选择,但它不仅会影响单个参与者,还会促进
同时,当大部分玩家都实现了垂直整合,垂直整合厂商相对于专业化厂商的优势将不复存在。当整个赛道的竞争升级,赛道的参与度变高,行业的利润空间最终会被不断压缩。
有券商分析师指出,在目前光伏行业的大背景下,深度垂直整合可以让企业有更大的生存概率。但纵向一体化的推进,会让产业链各环节的盈利能力回归到相对平庸的水平。
最近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通威从专业化到一体化的布局。
众所周知,通威股份是光伏硅材料和电池的双龙头,一直走专业路线。8月19日,通威股份拟中标华润电力3GW光伏组件设备集中收购的消息在业内引起“巨大震动”。天合光能盘中最大跌幅超过16%,隆基绿色能源最大跌幅超过8%,金高科技股价触及涨停。通威股价逆势上涨4.88%。
原因是通威的元器件报价远低于对手,通过降价给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市场担心一旦通威切入下游元器件,硅材料的利润完全可以弥补元器件的损失,甚至可以不计成本抢占市场份额。那么其他组件玩家,尤其是单一组件环节的玩家,将面临非常严峻的竞争。
此外,光伏产业链扩张的“竞争”也引发了业内对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的担忧。
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就有至少20余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进军光伏电路,并引起股价异动,如沐邦高科宝丰能源君达股份江苏阳光皇氏股份等。这些跨界的玩家来自各行各业,房地产服装汽车快递玩具等。随着背后资本的涌入,光伏市场容量将急剧扩大,市场供应量将快速增加。
许多高管被重新聘用为行业内的“光伏老兵”。例如,原晶科能源首席运营官郭俊华受聘到慕邦高科,麦蒂科技总经理陈就职于集成。这也进一步降低了其新玩家跨界布局的门槛。
君股份股价表现
但是新产能的快速布局并不能让老玩家知难而退。相反,由于新产能具有技术和成本的双重优势,老玩家只能进一步扩大新产能以增加市场份额,也竞相加入扩产竞争。
当新进入者和老牌势力再次瓜分蛋糕时,必然出现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竞争必然加剧。尤其是最近两年,行业洗牌将加速。
面对可能的洗牌,如前所述,深度垂直整合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更大的胜算。但当垂直整合逐渐成为行业标准后,它就不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了。
未来光伏产业的竞争将是综合成本的综合竞争。正如通威股份副董事长胡燕判断:“未来光伏企业的竞争将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或产能的竞争,更多的是一种系统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将集中在成本质量技术和综合效率上。如果成本稍高,就会被市场淘汰。”
03下游需求安全。
光伏赛道未来的增长远未触及天花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