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温州,在温州种子种苗科技园,稻子荡漾如波,平坦的田野如织。作为浙江省农作物新品种示范项目,150多亩中晚稻已进入成熟收获期,色泽金黄,籽粒饱满。温州科学职业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道品是该项目的负责人,共示范了19个单季杂交水稻品种。
“对于一个好的水稻品种,我们应该从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来考察水稻产量的‘要素’。”近日,作物研究所常志远老师带领种子管理21-1班的学生,在《种子生产技术》进行田间教学,一边拿着尺子测量水稻的生长表现,一边指导学生进行种子检验培训。“水稻种子试验就像人类的试验一样,我们也需要进行自己的‘试验’。只有考察品种的生育期和农艺性状,才能判断是否值得大面积推广,最终实现农业增产增收”。
这只是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将专业技能实训农耕教育相结合的一个场景。为解决课堂教学与农业生产“时空”错位劳动教育知行分离等问题,种子专业以作物生长周期和企业生产周期两个周期育人,以“产研创新”全场景路径育人,深度融合“院园”,建立“育种繁殖推广”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更多掌握品种培育繁殖示范推广的现代种子人才。
“与其他专业不同,我们的足迹遍布与农作物相关的区域和温室。我们出门就是农田。当我们进门时,这是一间教室。每天上课不仅有趣而且有用!我迫不及待地想去田野里看看我的作品。”种子管理班的很多同学都在课堂上表达了自己的获得感。除此之外,在不同学期轮流进行春夏玉米夏秋水稻秋冬番茄播种育苗病虫害防治异花授粉全过程技能培训,在“产学研创新”全场景中进行种子“教学生产科研创业”过程实践训练,让学生逐步融入农业农村农业发展。
发表评论